“低碳”发展!成为进博会一大亮点
2021年11月5—10日,第四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如期举行。要说今年的进博会,被提及最多的可能当属“双碳”目标。来自石化行业的各家参展机构也不例外,纷纷向观众交出自己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做出的亮眼成绩单。
签约到手软!
签约数量和涉及范围均创新高
中国中化与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9家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协议,签约数量和涉及范围均创新高。在采购侧,中国中化主要采购高品质原油、天然气、甲醇、化工原料及数字化服务等。在销售侧,中国中化积极组织旗下海外企业法国安迪苏、法国埃肯有机硅、意大利倍耐力和德国克劳斯玛菲参展,给中国客户带来行业领先的动物营养、化工新材料、高端轮胎、智能化装备等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创新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
在能源领域,中国中化与沙特阿美、科威特石油、三井物产、卢克石油、维多、切尼尔、嘉能可、源运集团、摩科瑞、伊藤忠等多家国际能源公司签署原油采购和天然气合作协议,持续深化与主要产油国家石油企业、国际能源公司之间的合作,保障原油和天然气进口资源稳定性,并进一步拓展采购渠道,降低采购成本。
在化工领域,中国中化与马石化、梅赛尼斯、双日、巴斯夫、法国苏克丹、奇美实业、台湾化学纤维、盛禧奥、智利ARAUCO公司、思智浆纸、瑞典赛尔玛、陶氏化学、国际纸业、雅保化工、花王等跨国企业签署协议,产品涵盖高品质塑料、甲醇、聚醚多元醇、四溴双酚A、木浆、可可豆等多种原料和化工新材料。此举不仅将促进中国中化自身稳健发展,还将有效保障国内各个行业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满足市场需求,助力产业结构升级。
在数字化与绿色发展方面,中国中化旗下中化国际与霍尼韦尔签订合作协议,在化工厂引入霍尼韦尔先进技术,共同打造低碳转型示范项目,引领国内化工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此外,双方还将在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加强合作,推动精细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国中化旗下中化能源在本届进博会主导发起并携手国内外产业方共同成立大宗商品贸易区块链项目合资公司TradeGo,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宗商品国际贸易数字化服务平台,助力产业客户业务拓展和创新。
33家合作伙伴千亿元采购协议
中国石油分别与沙特阿美、梅赛尼斯亚太有限公司、斯伦贝谢、西门子能源、贝克休斯等来自全球33家等合作伙伴签署33份采购协议,合同总金额近1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92亿元。
415亿美元的采购合同
中国石化与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34家供应商签订了415亿美元的采购合同,约合人民币2655亿元,涉及原油、天然气、化工品和装备材料等11大类、42种产品。其中,中国石化和美国维吉液化天然气公司签署了一份为期20年、每年400万吨的LNG液化天然气长期购销协议。这也是迄今为止中美双方签订的规模最大的LNG长约协议。每吨LNG液化后约为1400方立方米的天然气,400万吨就是56亿方的天然气,相当于3000多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量。
绿色清洁订单超签约总额50%
中国海油所属公司与13家全球供应商现场签订了采购合同和协议,签约金额创四年来新高,四年累积签约金额突破400亿美元。据悉,本届进博会中国海油着眼海洋石油开放合作与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首次在进博会上与合作伙伴签署LNG合同,绿色清洁能源产品签约金额超过签约总额的50%。
低碳方案,各有千秋
加强战略合作 助力“双碳”目标
空气产品公司(Air Products)在本届进博会上展示其在氢能、气化、碳捕集利用等清洁能源转型方面的最新前沿技术、可持续解决方案和标志性项目,进一步加强与政府、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支持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主要展品亮点包括:
●氢能领域:
以全套沙盘模型的方式,全面展示涵盖氢气生产、液化、储运和加注的创新技术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氢能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以及公司最近官宣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超大型氢能综合设施,包括沙特NEOM新城的全球首个商用规模无碳氢项目和加拿大的世界级规模净零氢能项目,以推动清洁能源转型;
2022年北京冬奥会加氢服务专区,包括公司先进的70兆帕加氢设备的实物展示以及加氢操作的模拟互动体验。
●煤气化、碳捕集利用领域:空气产品公司化工园区一体化供应方案,采用“建造-拥有-运营”模式,基于先进的空分技术、气化技术和碳捕集利用技术等形成的合成气产业链整合能力,更全面高效助力化工园区公用工程整体优化和转型升级,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与利用,进而加速“双碳”目标的进程。
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总裁苏俊雄表示,“空气产品公司致力于实现我们的更高使命,解决当前和未来的能源和环境挑战。我们期待进一步加强与政府、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以推动‘十四五规划’中的工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中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2021年,空气产品公司为2022北京绿色冬奥建造的首个加氢站项目在张家口赛区试加注成功;在山东建成首座加氢站以助力“氢进万家”示范工程,并正在建设更多的加氢站设施来支持这两个重大项目。该公司还在浙江嘉兴海盐建设中国首座世界一流的大型商用液氢工厂,目前顺利推进中。
上海聚氨酯弹性体工厂2023年投运
今年“首秀”进博会的科思创(Covestro)表示,其展台完全运用工业生产废料回收再生制造的聚碳酸酯板材搭建而成,尽可能减少了原材料及搭建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以体现“共创低碳未来”的愿景。
科思创首次推出经ISCC PLUS质量平衡认证的低碳足迹聚氨酯原材料MDI和高性能聚碳酸酯塑料。这些材料目前均由进口原材料制成,均含很大比例的可再生原材料份额,如植物废料、废油脂和植物油,从而替代部分化石资源。这些解决方案可帮助提升终端应用的可持续性,助力实现循环经济甚至碳中和。
科思创展示了Triturn®二氧化碳技术,该技术可将二氧化碳作为极具价值的替代性原材料用于多元醇生产,替代高达20%的化石基原料。通过塑料化学回收方案,科思创可使用旧泡棉替代化石原料进行新床垫泡棉生产,从而减少整个价值链的碳足迹。
科思创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宣布,公司计划在其上海一体化基地新建一座聚氨酯弹性体工厂,以应对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不断增长的需求,预计将于 2023 年投入运营。
“这一投资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承诺。相信我们的弹性体及其他高科技材料解决方案将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在进博会展台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记者。
进博会期间,科思创还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SIOC)签署合作伙伴协议。双方将探索有机化学研究的新思路,致力于突破循环经济方面的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科思创还与华峰集团签订了其在亚太区的首份经ISCC PLUS认证的基于质量平衡方法、含部分生物质原料份额的低碳足迹MDI商业订单。
展示智慧时代的低碳发展和全域保护理念
杜邦(Dupont)向全球观众展示杜邦创新产品和技术如何帮助低碳绿色发展,并发布首份《杜邦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文件。
“创新科技赋能可持续发展是杜邦的行动理念,也是我们在本届进博会上倡导的主题。”杜邦亚太区总裁张毅博士表示,“进博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向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展示我们应对世界上最复杂挑战的创新成果。我们希望与中国的利益相关方密切合作,推出更多顺应时势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为所有人构筑更安全、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未来。”
2021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杜邦展台
●可持续愿景:
11月6日,杜邦将在进博会现场首发《杜邦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文件,全面讲述杜邦的可持续发展愿景和中国市场的一系列举措。
●绿色能源天地:
杜邦™Tedlar®背板最早被光伏组件所采用,也是目前唯一已在户外各种气候条件下被验证可以保护晶硅组件30年以上的背板材料。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采用杜邦™Tedlar®背板的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电力,相当减排8亿吨二氧化碳,等同于1.8亿辆小客车行驶一年的碳排放量。
●低碳健康生活:
杜邦将全球首发新一代Tedlar®高性能透明保护膜TAP15BM3,其广泛适用于建筑膜结构、金属幕墙、屋面及广告标识等,为户外应用提供持久如新的保护;而Tyvek®防风防水透气膜,则为房屋建筑提供低碳节能的整体解决方案。
●低碳出行:
以新能源汽车为平台,杜邦不断探索电动汽车的更多可能,提供全方位材料解决方案,涵盖电机和电控、高压电池包、燃料电堆、氢罐等各子系统的材料选择,加速汽车电气化进程。杜邦通过Nomex®的一系列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为飞机和高铁节能减排。
●齐心抗疫:
本届进博会上,杜邦将首次展出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与客户最新合作的产品。Liveo™有机硅用于一次性使用系统(SUS)中的有机硅弹性体和热塑性弹性体管路,助力客户实现用于疫苗、创新药物等生物产品的安全、经济、有效生产。Liveo™和上海乐纯生物联合展出了用于各种生物制药液体的存储和转运的一次性储液袋和管路组装。现场还展示了预灌封注射器、留置针、呼吸面罩、喉罩管、医用导管和医疗智能穿戴贴片等新一代的医疗器械。展品将帮助观众走进疫苗生产和接种的第一线,感受材料科学如何帮助提升生物制药工艺,并协助加强疫苗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除了现场的创新展示和活动,杜邦公司将在11月10日于张家港新建的粘合剂生产厂将举办开业仪式。杜邦于今年北京车展期间宣布将投资约3000万美元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新建一座生产厂,新工厂将生产面向交通运输市场客户的胶粘合剂产品,以满足汽车电气化和轻量化两大发展趋势。工厂将于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施工建设,预计于2023年初投产,有望支持中国和亚洲汽车市场实现强劲的业务增长。
特种有机胺液碳回收技术亚洲首发
陶氏公司(DOW)此次进博会期间,正式面向亚洲市场发布业内领先的有机胺碳捕捉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涵盖创新的UCARSOL™和SELEXOL™特种配方气体处理溶剂及专业的溶剂管理和维护服务,全程帮助电力、炼化、钢铁、化肥等领域的客户以更高的捕捉效率、更低的运营成本实施二氧化碳捕捉和利用以实现“双碳”目标。
陶氏公司工业解决方案业务部亚太区商务总监陈培鑫表示:“为响应中国政府的‘30·60’战略目标,中国企业和各行业正在陆续制订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方案。陶氏公司致力于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碳捕捉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传统能源减排。”
陶氏公司的UCARSOL™和SELEXOL™气体处理溶剂及技术可有效回收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其中,二氧化碳的回收率达90%以上,以真正实现“蓝色氢气”生产。捕捉的二氧化碳目前最大的用途之一是强化采油(EOR),陶氏依托于丰富的特种表面活性剂等技术,帮助石油行业客户量身定制出适合其现有强化采油(EOR)方法的解决方案,包括采用二氧化碳的ELEVATE™ 混相气体泡沫驱油技术。此外,陶氏公司DOWTHERM™导热油技术可助力光热企业实现高效安全生产,以实现“双碳”目标。
低碳白皮书,为减碳献言献策
霍尼韦尔(Honeywell)在进博会期间,以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为主线,一站式展示公司在航空、智能制造、智慧楼宇、仓储物流等应用领域的创新成果,阐释霍尼韦尔长期致力于改善客户环保表现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不懈追求。霍尼韦尔与超过20家中国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已签约参加第五届进博会,许下明年的“进博之约”。
在智能制造领域,霍尼韦尔与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海南华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谊三爱富新材料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就生命科学、绿色低碳和智慧工厂相关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霍尼韦尔在本届进博会上正式发布了《炼化行业低碳发展白皮书》,针对炼化行业及企业面临的转型挑战和创新需求,提出策略指导和技术建议。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副总爱兼亚太区总经理刘茂树指出,炼化(炼油、化工)行业作为直接对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直接加工处理行业,是我国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对炼化企业而言,低碳转型既是对传统生产模式升级的一次考验,也是通过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机遇。“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将一方面使炼化行业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能整合,另一方面通过核心的技术创新,推动炼化行业实现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带来产业价值链的提升,从企业层面上来看,“双碳”革命涉及管理变及技术变革两大方面。
助力打造中国“芯”
贺利氏(Heraeus)集中展示了集成电路领域的多种关键材料和技术,以及贵金属循环利用、高效光伏电池浆料、紫外杀菌设备等,充分体现了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以及对于中国“经济双循环”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持。
贺利氏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凌瑞德(Jan Rinnert)表示:“贺利氏持续为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对此深感自豪。我们的成功基于与各界客户和伙伴的密切合作。尤其是在研发方面,我们近年来在中国开设了多个创新中心,成绩显著。因此,我们不断推陈出新,每年都在进博会上展示杰出的创新成果。”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刘福学指出,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销售收入达8848亿元,平均增长率达20%,为同期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增速的3倍。对此,中国高度重视芯片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发布了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其中,作为集成电路发展的基础,材料环节依然面临诸多的挑战和瓶颈。
“中国是贺利氏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博士总结说,“未来,我们将持续在中国投资,继续发挥贺利氏的技术专长,为各方伙伴创造更多价值,共同推动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向‘制造强国’的目标,并通过技术创新节能降耗、节约宝贵贵金属资源等方式,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如何共赢?石化大佬如何看“双碳”?
中国中化董事长宁高宁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在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依然强劲的背景下,面对“双碳”战略推进带来的绿色发展机遇,中国中化与海外合作伙伴在此次进博会上加大合作力度,紧密围绕绿色低碳以及中国产业和消费升级的主旋律,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强化产业链协同,构建更加多元的业务“朋友圈”和产业“生态圈”。
如今,石油化工行业受到的最大发展制约就是能耗和排放,这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绿色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如碳交易市场等绿色金融手段,可以成为助力。同时,很多企业也可通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达到减排的目标,金融行业同样可以参与其中,提供资金支持。另外,在能源化工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保障供应、财税政策以及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差异等多重金融问题,企业需要找到最快、最好的解决方案。在谈及碳交易市场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时,宁高宁表示,只有完善碳交易市场的标准和交易规则,才能更好地激活企业进行碳交易的动力。
针对未来国际合作和企业间合作,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侯启军指出:一是要深化与国际同行在绿色低碳项目上的合作,学习引进国际油气公司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减碳、替碳、用碳、埋碳多措并举,探索碳中和国际合作新路径。二是要加强与“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在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方面的合作,构建完善“一带一路”绿色能源通道,优化“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布局,加强跨文化沟通交流,让绿色切实成为“一带一路”的底色。三是要开展与国内顶尖新能源企业的全方位合作,拓宽合作广度,通过强强联合,构建完善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四是要深化与战略供应商在绿色低碳服务领域的全方面合作,持续优化供应商资源结构,大力提升设备能效,探索建立上下游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五是要加强联合研究及国际交流的务实合作,不断提升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能力水平。
中国石化集团副总经理刘宏斌说,油气行业在“双碳”目标新要求和能源转型趋势推动下,加快推进绿色油气生产、发展绿色炼化产业、打造绿色储运体系、提升绿色技术支撑、加强绿色国际合作,将成为油气行业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中国石化一直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实施“能效提升”计划,将继续实施绿色洁净发展战略,推进传统业务低碳转型升级,不断增强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加快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碳减排与利用,积极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免责声明:推发该文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若出现内容错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