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举措是否“打压民营经济”?
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21日就推广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司长徐善长表示,近段时间,有关部门针对资本无序扩张、垄断等违法违规行为出台了监管举措。这些举措,针对的是“无序”,强调的是“规范”,是推动相关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务实行动、必要之举,不针对特定所有制企业,更不是针对特定所有制的特定企业。由此引发的“打压民营经济”的曲解和杂音,是毫无根据的。依法整顿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是成熟市场经济的表现,将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创造更公平、更优化的发展环境。
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遇到一些困难,主要集中于下游行业的中小微企业,以及直接接触类的生活服务业企业等,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多点散发的态势,生存压力尤为显著。但在中央和地方各类惠企纾困政策的支持下,大量民营企业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凭借自身活力和韧性,稳步前行,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比如,今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增长28.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8.2%,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成为我国外贸连续16个月正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再比如,入围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中国民营企业(不含港澳台)共有34家,比上年增加5家。
前不久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也显示,民营企业利润水平增长显著,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净利润水平均比上年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广大民营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为国为民分忧,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冠疫情、局地汛情等面前,积极作为,充分展现了中国民营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包括各类所有制在内的市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载体。“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党的一贯方针,“两个毫不动摇”,两句话要一起讲,一个都不能少。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要通过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更大发展,既要通过深化改革、优化治理、改善管理提高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又要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